彩礼是以缔结婚姻为目的
依据习俗给付的财物
蕴含着对婚姻的期盼与祝福
近几年来,彩礼纠纷案件频发
引发了大范围的公众讨论
2024年2月1日
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》正式施行
又引起一波热议
现实生活中
如果男女双方已订婚
但因各种原因无法再继续缔结婚姻
那么主张分开后
彩礼是否应当归还?
近期
巴马法院成功调解一起婚约财产纠纷
小泽(化名)与小玲(化名)
经亲戚介绍相识后交往
并于2022年2月按当地农村习俗
到小玲家举行订婚仪式
随后便在仪式上
当面将5万元彩礼现金
同年11月小泽、小玲开始短暂同居,之后小两口发现双方性格各异,常因日常生活的沟通不畅逐渐产生感情疏离,双方共同生活了9个月即又分居生活。因此小泽决定分开,并要求小玲返还彩礼。怎知,小玲当即表示
分手可以,不同意返还彩礼
双方虽未办理结婚登记
但已订婚且共同生活一段时间
期间自身也并无过错
取消婚约对其本就造成一定影响
双方各有各理无法达成一致协议
于是2024年2月
小泽来到巴马法院提起诉讼
案件受理后,承办法官覃茂华在充分听取了解双方的诉求、理由后,从平衡双方利益出发,运用“彩礼新规”对双方当事人及双方家庭进行“背对背”调解,耐心做其思想工作,向他们详细解释了《民法典》中有关彩礼返还的规定及相关司法解释。明明白白地告知双方,因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,小泽诉求小玲返还彩礼的诉请法院按规定应当予以支持,但双方已共同生活一段时间,也应当综合考虑共同生活情况、双方过错等事实,再行确定返还比例。
双方达成一致调解协议
女方小玲向男方小泽返还彩礼款23000元
并当庭履行完毕
彩礼是中国婚嫁领域的传统习俗,为广大群众普遍接受,适当数额的彩礼是双方表情达意的重要载体。婚约财产纠纷,给付彩礼方请求返还彩礼,可以根据双方共同生活的时间、彩礼数额并结合风俗习惯等因素,确定是否返还以及具体返还的数额。希望青年男女树立正确婚恋观,相互间多给予双方理解和包容。同时理性地看待婚姻与彩礼的关系,树立简约适度婚俗理念,减少彩礼纠纷,积极培养文明健康婚俗文化。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〉婚姻家庭编的解释(一)》第五条规定: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,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,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:适用前款第二项、第三项的规定,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。本案中,小泽和小玲就属于上述规定的第一种情形,小泽与小玲未办理结婚登记,故小泽有权要求小玲返还彩礼。一方面切实保护妇女合法权益,明确对于虽未办理结婚登记但已经共同生活的,考虑到对妇女自身的影响,返还时应酌减一定数额;另一方面也注重平衡保护彩礼给付方合法权益,规定如果共同生活时间较短且彩礼数额过高的,可以综合考虑彩礼数额、共同生活及孕育情况、双方过错等事实,在双方离婚时予以适当返还。本案中,小泽诉求返还全部彩礼,考虑到双方虽未办理结婚登记,但已共同生活一段时间,最终,审理法院认定,酌定女方返还男方23000元,依法平衡保护双方合法权益。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》第三条 人民法院在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中,可以根据一方给付财物的目的,综合考虑双方当地习俗、给付的时间和方式、财物价值、给付人及接收人等事实,认定彩礼范围。(一) 一方在节日、生日等有特殊纪念意义时点给付的价值不大的礼物、礼金;第六条 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但已共同生活,一方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,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彩礼实际使用及嫁妆情况,综合考虑共同生活及孕育情况、双方过错等事实,结合当地习俗,确定是否返还以及返还的具体比例。
新闻资讯仅用于公益普法,贵在分享,文章来源河池中院、婚姻法之家图片来源于网络。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所标来源非第一原创,请私信,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点击通知